回首难忘来时路 ——石家庄市原地区侨联主席李松荣

来源:编辑:2017-05-27 查看数0评论0

李松荣,男,1932年2月10出生在泰国曼谷。1950年7月回国,9月进入北京汇文中学读书。1951年1月参军,曾任空军雷达团司令部保密员、测绘员、参谋等。1962年,转业至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元氏县棉油加工厂工作,1974年,调入石家庄地区体委任羽毛球教练员,1984年,调入石家庄地区外旅侨办公室工作,1990年,任石家庄地区侨联主席,1992年退休。1956、1958年分别荣立三等功一次。

我祖籍广东揭阳,现在的揭西县,我从来没有回去过。父母很早就去泰国了,我是第二代华侨。我们家刚到泰国的时候,在曼谷住了一段时间,然后就迁到了泰国那空旺府北榄坡县,在那里经营一间小杂货铺。我家里人口众多,父亲有5个兄弟,他排行最小。我有7个兄弟姐妹,但是在我小的时候,有一个姐姐在北榄坡的一次洪水中,被淹死了,还有一个妹妹得了肺病死了。

听母亲说,我是1932年在曼谷出生的。我7岁开始在北榄坡当地的泰文学校上学,上到高中二年级。中国抗日战争胜利,泰国的华侨学校才得以恢复。我就转入到北榄坡中华小学学习中文。小学毕业后,到曼谷中华中学上初中,中华中学是泰国比较有名的华侨中学。当时我住在堂哥李文博家里;当时在曼谷还有另一个叫李文达的堂哥,他是西南联大毕业的,在中华中学教英文。1949年,新中国成立后,他就回国了。    

 那时,中华中学师生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较深,有位教历史的曹老师,思想进步,经常给我们讲共产主义的理想,还有许多老师有着进步思想。有一次,世界青年组织访问团来我校做形势报告,介绍中国青年反对日本侵略的英勇斗争情况,大大激发了侨生的爱国热情,对我的思想有很大触动,虽然我在泰国,但毕竟我也是中国人。我从初一上到初二上学期,学校就被泰国政府关闭了,可能是中华中学思想进步的原因。学校关闭后,大部分同学参加了地下补习班继续学习中文,我和另一个同学通过一个老师的帮助,转入曼谷一个泰文中学学习,直到高中毕业。我毕业时,中国刚好解放。
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海外华侨群情激动。侨生纷纷回国念书,形成了一股爱国浪潮。我也是回国参加祖建设。因为泰国当局实行反华政策,封闭华侨学校,不让华侨子女学习中文、经商。在生活以及各方面都受到管制。我是在泰国出生的,按泰国法律规定,我是泰国籍,是泰国人,年满18岁必须服兵役,但我始终认为我是中国人,应该回到祖国去学习,毕业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,报效祖国。我把回国的想法告诉了父亲,父亲坚持不同意,因为我当时学习很优秀,他希望我留在泰国上大学当医生,有个好的前途。可是我的心已经飞回祖国,回国之意已决,即使有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回到中国。于是我找哥哥商量,哥哥表示坚决支持我,并反复做说服父亲的工作。另一方面我积极做着准备,为了筹集路费,我把手表、自行车卖掉了。在哥哥的努力下,父亲最终同意我回国。

原来我想通过正规渠道办理回国手续,就到泰国外交部申请赴香港做生意的护照,外交部官员询问我一些情况后,可能对我的回答产生了质疑,就叫我回去等着,这一等就没有了消息。无奈之下,我哥哥就帮我找到当时曼谷一家中文报纸(叫《全民报》)的总编辑蔡志宏。在蔡志宏的帮助下,找到了一艘挪威的货船,船上有个姓郑的买办,是个中国人,他称可以带我上船,把我藏在货舱里送回国。同时和我一起上船的还有4个人,都是后来到船上才相互认识的。郑买办先把我们的行李放到船上,然后让我们等着信号,待他一发信号,我们就偷偷溜进船舱。当时泰国海关规定,外国货船到达泰国,要离港时,海关人员要核对船员人数,为防止偷渡。所以我们这艘船开之前也要例行检查,船上的船员都是中国人,检查官员让船员在右边排成一行,进行逐个检查。郑买办让我们5个人穿着船员的服装,冒充船员混在船员队伍中。被检查过的船员就从船的左边回到船尾,郑买办利用海关人员不注意时,立刻给我们使了一个眼色,我们就迅速跑到左边已检查过的船员中跟着回到船尾去,就这样我们躲过了海关的检查。

1950年7月21日,我们的船停在一个岛屿边,在那里装大米,然后运送到香港。郑买办在船上腾出来几个铺位给我们睡,但是我们上厕所还是得到甲板上。有一次,我去上厕所,船长在驾驶室里看见我,就用怀疑的眼光盯着我,好像觉得我这船员很面生,从来没见过,我当时感到很害怕,心想,如果被抓住怎么办?把我们送回泰国怎么办?我们没办护照,越境是犯法的,会给自己的家造成很大麻烦的。当时越想越害怕。还好,我上完厕所往回走时,船长没再关注我,我才松了一口气。现在想来也许船长知道这是郑买办在挣外快,这段冒险的经历,回想起来还真感到很后怕。我们在大海上航行了一个星期,7月28日我们的船到了香港,船还没靠岸时,那个买办说:“你们5个先到船舱里躲一躲,等过了香港海关的检查后,我就叫你们出来,但是你们一定要记住,除了我叫你们出来,其他人叫你们,千万不要答应,以免上当。”最终,香港海关没有到船舱里来查。随后,郑买办弄了条小船送我们上岸。因为我有一个堂姐在香港,我事先已经跟她联系好了,她就到码头来接我,在她家住了一个星期之后,我准备前往广州。经过深圳的时候,堂姐托一个正好要回大陆的朋友照顾我,这位大陆朋友带了一架照相机回国,当时照相机属于查禁物品,是禁止携带入境的,但是华侨可以带进关,所以他就叫我帮忙带过了罗湖海关。

8月3日,我们到了广州,在广州待了4天后,我坐火车上北京,到武汉时天下大雨,列车在武汉停了好几天,8月13日才到达北京。我要去北京是因为堂哥李文达回国后,就在北京的外交部工作,他曾给我写信,叫我回国去找他。到北京后,在堂兄的帮助下,参加了汇文中学入学考试,当时对侨生比较照顾,所以我很轻松地就通过了考试。9月份开始,就正常上课了。我回国时带的钱不多,因为父亲不愿意我回国,所以不给我钱,到北京后不久,钱就基本花得差不多了,父亲也不给我寄钱,当时生活很困难,但我仍然坚持学习。不久抗美援朝就开始了。11月,党和政府号召青年学生参军,因为军队需要技术兵种,需要有文化的青年学生。一些接兵的部队干部在我们学校接受报名。汇文中学有三十多个侨生,除一人外,全都报名参军。

对于我们侨生,当时的政审还没有后来那么严格,我们可以和贫下中农子女一样参军。一开始,我们被集中起来培训,培训几个月后,到1951年1月10日,就算正式入伍了。1950年11月,经过专业培训之后我被分配到空军情报处地勤科工作,实际上就是做地对空监视工作。我在部队里先后从事多项工作,从地勤科工作人员到测绘员再到通讯科有线电参谋。后来等地勤科有了雷达后,就改成了雷达团。由于雷达团归属空军系统,随着空军转场转移,我也跟着部队去了河北省故城县。

当测绘员时,我带领着一个三人测绘小组,主要工作是为建设一个雷达站先去那里做地质地形考察、测绘。那时长途汽车少,大部分时候是靠步行,一天步行60至70里地是经常的事,爬山涉水搞测绘,条件相当艰苦。因为长年实践,我积累了一定的测绘经验,帮助部队学校的教员画示意图,使他们在讲解柴油机的机械原理时,学员能有较为直观的印象。为此,1956年,部队首长给我记三等功一次,评语就是:服从领导,工作积极,任劳任怨,成绩突出。同年在北京军区工兵干部训练队学习时,因学习成绩优秀,被评为“先进学习者”,并得到了奖励。不久我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1959年,人民解放军举办全军运动会,我会打羽毛球,经过逐级选拔,被选为空军羽毛球队员参加全军比赛,并获得单打第三名和混双第四名,被评为一级运动员,同时入选解放军“八一”羽毛球队,并任队长。因工作积极,训练刻苦,成绩优良,再次荣立了三等功。后来,我经过羽毛球裁判工作的学习和实践,多次执法全国、省、市级羽毛球比赛裁判工作。经过理论和实践的考试,荣获“国家级羽毛球裁判员”证书。

我在部队工作12年后,由于身体原因,1962年经部队领导批准,转业到地方工作,被分配到河北省元氏县棉油加工厂。那是一个小厂,工人大概只有100人左右,厂里主要生产棉花和棉籽油。我在这个厂做了厂办秘书。主要工作是做一些如刻蜡版、油印《农业战报》等具体工作。

不久,“文革”爆发了,由于我的身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。造反派写大字报说我是归侨,有海外关系,是派进来的特务,要求政府逮捕我,还好当时的县革委会主任比较公正,他看见群众反映我问题的材料后,就派人去调查,到北京找到我堂兄李文达进行调查,发现没有什么问题,所以这个启示凤有同意批判我。

1974年,石家庄地区体委为了给上级体委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,借调我去当羽毛球教练。1978年,我的关系正式调到石家庄地区体委。

1984年,地区侨联把我从体委调到地区行署外旅侨办公室,任命为副主任,分管侨联工作。1990年,侨联从侨办中分离出来,我担任了当时的侨联主席。在地区侨联几年里,我做的主要工作是:一是协同侨办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的侨务政策,使全区归侨侨眷、港澳同胞在“文革”中受到冲击的246户的问题全部得到解决。配合有关部门完成了我区定居的33户143名朝鲜、蒙古归侨的安置任务。二是坚持以服务经济建设为重点,充分利用自身海外关系的独特优势,请进来,走出去,积极开展了海外工作,地区侨联派出两个经济联络组赴香港开展联络工作,取得较好的成绩组织本区归侨侨眷赴深圳会亲洽谈,积极牵线搭侨为城市引进2000多万元美国高强度石样水泥管全套生产设备,并投产使用,年利润达1025万,项目成为北方侨资之首;组织开展《国际小商品展览》,拓宽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路子;通过书信,利用国内会亲、出国探亲的机会,积极向海外亲人介绍祖国的经济形势、投资环境,宣传改革开放方针和政策,为石家庄地区引进工作和出口贸易积极穿针引线,在争取侨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。三是依靠法律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。认真对待来信来访,及时反映情况,做到件件有答复,有落实。四是加强归侨侨眷思想政治工作,积极开展海内外联谊活动,广交朋友,增进友谊。

1990年6月,我当选石家庄市地区归国华侨联合会第四届专职主席。积极开展工作,为适应侨联新时期工作任务的需要,在地委统战部支持和帮助下,根据党的十三大关于理顺党政群关系的精神,向地委行署提出了理顺本区各级侨联与党政群关系的建议。经地委批准,地区侨联与外旅侨办分开,单设机构,编制3人,定为县级单位,归地委领导,日常工作由地委统战部指导。侨代会后,把基层侨联组织建设作为重点工作,由编委统战部联合下文,明确了17个县市配备一至二名专职干部,从而加快侨联组织建设的进程,侨代会后仅半年时间,全区县市侨联组织由3个发展到11个。

积极发挥侨联优势,做好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。多领域、多渠道、多层次开展外联工作,在引进工作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上,有了新的起步,推动侨联经济工作。组织召开了发挥侨联优势为经济建设服务现场会,交流侨联创办兴办实体的经验。以典型引路的办法,使侨联自办企业由9个增加到16个,为区经济建设注入活力。

积极利用海外关系,为引进资金、技术、设备服务。引进经济项目3个,促成了《建设日报》与日本INT株式会社兴办合资企业,从日本引进四全色胶印机;促成了元氏与香港公司木糖醇生产线,投资600万;促成了经委与法国公司合作兴办模具厂,投资400万美元。

发挥侨联优势,加强外联工作,为繁荣家乡经济建设服务。在海外设立联络点30个,热情接待回乡探亲、旅游观光、洽谈生意的侨胞,开展友好社团联络联系,邀请香港冀鲁同乡会,香港侨友社子女组织夏令营活动,做好香港同胞、华侨华人、有实力有地位的重要人物和青年的工作,通过他们扩大联络面。

注重抓好宣传工作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,坚持在广大归侨侨眷中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爱国主义、社会主义、集体主义的教育,调动他们为祖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的积极性。

切实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,作为侨联主席始终热心为归侨侨眷服务、真心实意为归侨侨眷办实事。深入基层了解他们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,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他们心坎上。上世纪的90年以后的几年里先后为归侨侨眷解决就业、调房、升学、调动、生活困难、职称评定等多方面问题30余件,受到了归侨侨眷的信赖和拥护。

在担任河北省第五、六、七届人大代表期间,牢记人民重托,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及归侨侨眷海外侨胞共同关心的大事,积极建言献策,提出建议意见、议案。认真履行代表职责,深入调查研究,切实代表广大归侨侨眷,切实反映侨界群众呼声,积极搞好服务。创办了《侨联简讯》刊物,及时交流工作和信息,3年内共出刊30期,受到上级和领导的好评,并踊跃向《华声报》、《全国侨联动态》、《海内与海外》等报刊杂志、电台、电视台投稿,积极采访、收集整理旅苏华侨历史,促进侨史研究工作。

1992年我退休了。退休后我喜爱上了摄影,每年都参加市里组织的老年人体育运动会,通过这个运动会,在健身的同时结识了更多的老年朋友。对于侨联组织的一些活动,如游览、郊游、联欢、摄影展览等活动我都积极参加。

如果讲到对现在侨务工作的看法,我觉得自己不够资格了,因为我退休已近20年了,现在的侨务工作与以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,我在努力地对新时期侨务工作进行从新审视,对现阶段侨务工作我还没有成熟的意见和建议。

来时之路不堪回首,我们这代归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风风雨雨,尽管也有波折,但是我还是感谢党和人民对我的关心和爱护,并给与了我很多帮助。现在我年龄大了,许多侨务工作我已经不能胜任了,但是作为一名海外归侨我对祖国始终怀着无限热爱和感激之情。(林晓东 陈小云 胡修雷 朱中民)

猜你喜欢

更多>>工作动态

更多>>侨界经济

更多>>视频新闻

更多>>图片新闻